【课程学习】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》2021版第四章知识点及练习题
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
重要知识点
1.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
2.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
3.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
4.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
5.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
6.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
练习题
一、选择题
(一)单选题
1.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实质是( )
A.资本家依靠自身勤劳积累,兴办资本主义企业
B.农民自愿出卖劳动力,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
C.资本家利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,成为雇佣劳动力为资本家创造财富
D.资本家利用暴力手段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,货币资本迅速集中在资本
2.商品的二因素是( )
A.使用价值和价值
B.价值和交换价值
C.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
D.价值和价值形式
3.马克思指出:“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农民生产的,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。”这说明( )
A.使用价值是历史范畴
B.物品的使用价值都是劳动者生产出来的
C.同一物品的使用价值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
D.同一物品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
4.马克思指出:“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,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。”对这句话应该理解为( )
A.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
B.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有价值
C.商品所有者可以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
D.商品所有者只有让渡使用价值,才能获得价值
5.商品的价值量是由( )
A.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
B.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
C.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
D.剩余劳动时间决定的
6.货币的本质是( )
A.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
B.价值形式发展的最后阶段
C.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
D.价值的表现形式
7.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,实质上是( )
A.物物交换过程
B.使用价值的交换过程
C.货币衡量商品的自然发展过程
D.商品生产者之间互换劳动的社会过程
8.马克思把商品转化货币称为“惊险的跳跃”。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,摔坏的不是商品,而是商品的所有者。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( )
A.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
B.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
C.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
D.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
9.在商品经济中,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( )
A.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
B.价值围绕市场价格上下波动
C.价格和价值始终不一致
D.价格和价值始终一致
10.被称为“理解政治经济学枢纽”的理论是( )
A.商品二因素理论
B.劳动二重性理论
C.剩余价值理论
D.资本积累理论
思政课学习交流平台
一起学起来
11.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( )
A.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
B.价值规律
C.剩余价值规律
D.相对人口过剩规律
12.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( )
A.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
B.生理、道德和社会因素决定的
C.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力量对比决定的
D.劳动力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的
13.在资本主义价值增殖过程中( )
A.具体劳动创造出新价值,抽象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
B.抽象劳动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,具体劳动创造出新价值
C.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,抽象劳动创造出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
D.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,抽象劳动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
14.在资本主义商品价值c+v+m中,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( )
A.c+v
B.v+m
C.c+m
D.c+v+m
15.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( )
A.不变资本价值的增殖程度
B.资本家的赚钱程度
C.固定资本价值的增殖程度
D.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
16.资本积累的真正来源是( )
A.劳动生产率的提高
B.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的结果
C.资本家节俭的结果
D.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
17.资本有机构成是指( )
A.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有机构成
B.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有机构成
C.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
D.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
18.资本的周转速度( )
A.与周转时间成正比,与周转次数成反比
B.与周转时间成正比,与周转次数成正比
C.与周转时间成反比,与周转次数成正比
D.与周转时间成反比,与周转次数成反比
19.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( )
A.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
B.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
C.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
D.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和产品相对过剩的矛盾
20.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实质是( )
A.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
B.人民当家作主
C.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,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
D.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
参考答案
1.D 2.A 3.D 4.D 5.C 6.C 7.D 8.D 9.A 10.B 11.C 12.A
13.D 14.B 15.D 16.D 17.C 18.C 19.C 20.D
(二)多选题
1.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( )
A.社会分工的出现
B.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
C.劳动分工的出现
D.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同一的所有者
2.一般来说,空气不是商品。但在雾霾污染下,新鲜空气也可以装在容器中出售。空气之所以成为商品,根本原因是( )
A.人们不能随便从自然界中得到新鲜空气
B.能满足人们对新鲜空气的需要
C.把新鲜空气净化压缩装进容器中需要经过人们劳动
D.新鲜空气的生产以交换为目的
3.商品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( )
A.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
B.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内容和基础
C.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
D.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
4.人们往往将汉语中的“价”、“值”二字与金银财宝等联系起来,而这两字的偏旁却都是“人”,示意价值在“人”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透过商品交换的物与物的关系,揭示了商品价值的科学内涵,其主要观点有( )
A.劳动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
B.具体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
C.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
D.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
5.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具有重大意义,是因为( )
A.它是建立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坚实基础
B.它是剩余价值理论建立的重要基础
C.它是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根据
D.它是理解资本积累、资本有机构成、资本再生产等理论的钥匙
6.资本的本质是( )
A.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
B.物所掩盖的生产关系
C.在不断运动中增殖的价值
D.一个历史范畴
7.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高度自动化,出现了所谓“无人工厂”,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也大大增加。因此,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认为科学和技术成为独立的剩余价值源泉。实际上,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并没有改变。这是因为( )
A.再先进的机器设备也是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,它们的价值是工人在生产它们的过程中形成的
B.再先进的机器设备也必须由人操作才能发挥作用,工人把它们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,它们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
C.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工人减少,“总体工人”中脑力劳动的比重不断增大,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和剩余价值
D.生产自动化是人类社会科学进步的结晶,它的普遍采用会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,使资本家阶级获得比过去更多的剩余价值
8.美国导演迈克尔·穆尔的最新纪录片《资本主义:一个爱情故事》问世以来,一直颇受关注。“资本主义”为何与“爱情故事”联系起来?穆尔解释说,这是一种“贪欲之爱”。“喜爱财富的人不仅爱他们自己的钱,也爱你口袋中的钱……很多人不敢说出它的名字,真见鬼,就说出来吧。这就是资本主义。”对金钱的“贪欲”之所以与资本主义联为一体,是因为( )
A.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
B.赚钱体现了人的天然本性
C.资本的生命在于不断运动和不断增殖
D.追逐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
9.恩格斯指出:“马克思一有机会就提醒读者注意,决不要把他所说的剩余价值同利润或资本赢利相混淆。”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应是( )
A.剩余价值同利润无本质联系
B.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
C.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
D.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种具体形式
10.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,很多西方人感叹这一经济危机,从根本上仍未超出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《资本论》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精辟分析。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科学分析的原创性主要是( )
A.指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
B.指出经济危机的深层原因是人性的贪婪
C.揭示生产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
D.强调政府对经济危机的干预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
参考答案
1.AB 2.CD 3.AC 4.CD 5.ABD 6.ABCD 7.ABCD 8.ACD 9.BC 10.AC
二、简答题
1、简述自然经济、商品经济的基本内涵。
参考答案:
自然经济:即自给自足经济,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,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。
商品经济: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,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。
2、说明价值规律及其作用。
参考答案:
价值规律:是指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,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,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,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。
作用:第一,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。
第二,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。
第三,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。
扫码关注我们
微信公众号 | SZK-2016
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交流平台